杯状病毒怎么查?
杯状病毒病,又称口炎(k9)是由杯状病毒科杯状病毒属的某些病毒引起的哺乳动物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腔黏膜溃疡为特征,严重时口腔黏膜呈鲜红色,似烧伤状,吞咽困难,饮欲增加,唾液分泌量多,呼吸异味,咳嗽,有时呕吐或腹泻;体温升高、脱水、消瘦;病程一般为3~4周,如不及时治疗,个别病例可发生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本病的病原体在分类上属于套式病毒目杯状病毒科。由于该病毒的形态与口疮类疾病类似,因此过去也曾将其归类于疱疹病毒科,但目前的分类则将其归入新的目的和科。目前已发现的杯状病毒包括犬瘟热病毒(CDV)、犬疱疹病毒I型(HHV-1)和犬疱疹病毒II型(HHV-2)等56个分离株,其中部分毒株的基因序列已经测定。
这些病毒的基因组均为单股正链RNA,含约180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编码一种多聚酶复合物和大约70种蛋白。根据其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较,这些病毒可分为4群,各有不同的起源。 由于目前对于冠状病毒的感染尚无特异的临床诊断试剂,故诊断主要依据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初步分析,然后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最后明确诊断。
采集病料时,应注意尽量多地保留黏膜分泌物,尤其是唾液,因为口炎病变主要在口腔部位,而咽部往往很少发炎。最好能同时留取血液、脑脊液等资料。如果疑为幼犬感染,应采尿样作细胞培养。 采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病毒分离与鉴定对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预防本病主要应做好防疫工作,及时接种相关疫苗。一般经口服或注射接种后的疫苗,在接种后2~3周产生免疫力。
在发病季节前1个月,连续接种2次,间隔时间为1周,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对于已发病的动物应及时处置患病畜及其污染物、垃圾,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传播。